学业结束-初入职场-辞职创业至今已有快2年的时间,2013年8月份果断辞掉一份拥有晋升机会的工作,毅然加入一家初创公司,到后面14年末创业失败,那段时间里我满心困惑:“别人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你真的适合创业吗?你在逃避还是在创造?...”,那一种挫败感至今记忆犹新,苦笑自己是个迈大步子扯着蛋的人,后来14年4月开始自己试着接单,很荣幸能够拉来一票兄弟陪着我一起,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当然曾经也是月入上万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努力过,赚到钱了就开始继续膨胀好像钱来得就跟自来水似得,反正有那么些SB客户。(呵呵,请理解我就是这么个实在的人,在这里跟以往客户赔句抱歉。)以至于到今年2015年8月份我再一次的踏上了创业的征途。
所以,分享下我的经验教训吧,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希望能对同行的人有所启发,不可置否我自认自己是一个创业极客Geek,通俗点说就是高智商、低情商、偏执狂,原谅我这么夸自己。
不知道哪位牛人说过的,创业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而创业,有的人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我觉得我很不幸,应该属于后者。毕业至今7、8年了,在大公司呆的时间久了慢慢感觉丧失激情,做了3、4年的技术慢慢的对市场失去了嗅觉,甚至盲目的就一拍脑子想出点子,和合伙人一拍即合(在此要感谢合伙人的信任),所以说,从最初的出发点上来说,基本上就是个悲剧:缺乏对市场的真实判断,从头开始就是在走一条很难走的路。
资本在创业阶段说白了,就是钱。投多钱?怎么花?打算撑多久?这个要有个最起码的预估和分配。多长时间能盈利?要有个最起码的估算,如果将近半年或者一年不盈利,那么就有风险了。如果不是快速盈利的项目,那么在钱花完的的前几个月,就要开始考虑找人投资了。钱一断,基本上什么都是白搭了,再好的产品项目,青黄不接,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盘人,就over了。
因为我和合伙人(出资人)分工不同,我负责产品、技术、运营,所以很少关注钱的事儿,而合伙人在忙另外的一个公司,所以我们缺乏对钱能花多久、钱怎么花、没钱怎么办等诸类问题的计划和盘算、沟通,现在想起来感觉这个太要命了,平时在埋头做产品,等没钱的时候,才慌过神来,但这是时候去找钱,已经很晚了。
战略听起来很虚,但是作为创始人,或者公司的掌舵人,要时刻把战略放到每天思考的第一位,从最初计划创立公司前开始,务必对盈利模式、产品发展轨迹、市场需求,以及何时能盈利等等有个大致的规划,至少要定几个milestone。在前进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做调整,但至少要做到心里有数。战略规划和资本规划是结合的,如果合不上拍,就会遇到" 真正做的时候没钱了,或者有钱的时候没抓住狠搞一把“的尴尬境地。对于创始人,至少得对你做的方向有个大致的认识,长的不说,未来1年的发展计划是要心里有谱的,如果只是把工作方向定在1个月、2个月内,或者只在部分方向(比如我一直在盯产品发展),那真的犹如船长光着膀子带着一帮填煤工人在船舱底部加足马力填煤,却没人在操作室掌舵,鬼知道船会驶向何方?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创始人,虽然一直在产品、技术、运营上下功夫,盯足了细节,却没有计划长远的规划战略,导致团队在盲目的做产品,虽然做了好几款产品,而且有2款产品还挺不错,但和整个公司的资源不合拍,最后缺乏推广而夭折。
创始人一定不能把过多的精力专注于细节,每天至少得留给自己1个小时好好思考下公司的发展战略、目前公司的现状、以及了解市场信息,综合来考虑。
创业不只是最初的热情,它更像是婚姻,一开始一切都充满了激情,慢慢激情会随之冷却下来,此时你需要的是一份坚定,因为你只需要一个借口自己就能撒手不管,所以你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一个放弃的借口还是一个坚持的理由,说这么多也可以说是废话吧,因为基本上大家都是听过无数心灵鸡汤的,听过跟做过中间隔了多少个马云我不知道,但是若你想创业成功你就必须知道。